自画像:杨东晓,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8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高中毕业于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2020年度吴炯孙洁卓越奖学金获得者。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破了”。我钦佩于卢梭对自我独特性的自信和坚定,也向往做一个忠实于自我初心,把握自我价值观的人。对于我来说,在密院的学习生活充满选择和决定,我不愿为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引导,率性而不任性,执着而不计较,简单而不天真。一切生活,一切旋律,都不能不为自己而演奏。

何妨心自如

在密院的第一年里,我参加了很多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活动,如学院迎新晚会、校运动会、“密院杯”足球赛和密院歌手大赛;加入了学生会外联部并在后来成为部长;参与了寒假期间的云南短期支教;在“一二九”合唱歌会中做男高声部长等。各种活动充实了我的日程和生活,加上并不轻松的课业,让大一这一年成为了我最为鲜活和难忘的记忆。

杨东晓在云南支教任音乐老师

大一时,我的成绩并不优秀,第一个秋季学期结束时,我在学院内的排名在中位数以后,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令人苦恼的问题。自从高考结束后,我对大学的设想就一直是色彩斑澜、朝气蓬勃的,是浪遏激扬、诗意浪漫的。如果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变得功利,也得至少在来不及之前,体验一回随心所欲。我佩服和羡慕能把成绩和各种业余活动都规划得很好的同学,但我也不曾后悔自己“不务正业”的一年。如果一定要说自己还收获了什么,那大概是对自我的丰富和展现,以及与各位优秀同龄人的交往认识。幸运的是,密院是一个鼓励丰富、激情和展现自我的地方,即使是成绩不突出的我也依然被认可和尊重,这给了我自我认同和一种归属感。在这里,我唱歌给自己听,我的生活、我的琴声都是为自己演奏。

且梦且徐行

进入大学第二年,对机械的喜爱让我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娱乐活动逐渐从日程表上摘下,学业任务和学生会的工作慢慢繁重起来,很多时候我都会面临课业还是工作优先的选择。课业承担的是绩点和对自己的责任,学生会挑起的是公务和集体的责任,对我来说,舍弃任何一方都是对责任的逃避,也是对自我的糟蹋。因此在人人闭关不出、蹙眉锁目复习的考试周和期末周,我也在同时处理着学生会外联部的事务,包括赴外校参加交流等。这里也要感谢密院学生会的成员和志愿者们,一路上陪伴着我,为我分担了很多工作上的压力。在学生会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也逐渐卸下了身上的一些戾气。

杨东晓代表学生会在外校交流会上发言

在这一年我加入了机甲大师社团学习,也参加了其举办的校内机械赛,在组员的帮助下设计了整个机械小车。虽然最终比赛仅获三等奖,后来也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社团,但这一段经历让我在非标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和机械制造方面的能力有了从零到一的启蒙,也为我之后做的各种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大二的寒假我参与了德国游学的冬季项目,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境。在欧洲的生活很惬意,在天鹅堡上看见大地平原上阴和阳的分界线,在荷兰海边的小房子里和大伙儿一起做烛光年夜饭,在奥地利的小镇上拍下湖光山色的日出,在少女山顶向飘落的雪张开双臂。大家哭哭笑笑,打打闹闹就这么过去了,也不会想到这是往后人生中难以追溯的纯粹友谊吧。

杨东晓在德国参加冬季项目

在密院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意义的每一件事、可爱的每一个人,在不经意间填满了你对青春和成长的全部想象。在慌慌张张的繁忙之季,也路过了春夏秋冬的所有美好。哪怕最后曲终人散,某一天坐在小茶馆,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些回忆酿成云卷云舒的风景。

锋藏致千里

后来疫情席卷,我在家中以网课的方式参与课程学习,同时担任大一工程导论课的助教,也借此机会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学弟学妹。同年秋天回到学校,我开始着手并以组长身份领导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与研发,召集了一个有能力更有感情的团队。此外,我还参与了密院教授的课题组,利用寒假时间摸爬滚打地完成了一次热流体方向的科研项目。虽未能取得令人垂涎的成绩,这些工程项目管理和理论科研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为我在未来的学习生涯形成主见和判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东晓在线上工程导论课做助教

杨东晓在龙宾楼风洞实验室做科研

现在的我已是大三,写在成绩单上的数字不断变高,对未来的想象也不断清晰。相比于两年多前的自己,也许眼里少了些锐气和无可畏惧的桀骜,更加现实也多了些成熟,但却不曾丢失自己那份率性和真诚。我依然热爱生活,喜欢音乐,保持自我。很感谢密院,给了我认可、支持和鼓励。密院的生活依然免不了天天争分夺秒的匆忙,在这里的每一刻也在我的脑海中种下了密集的回忆,如同在阳光窗台上听见一段老歌的旋律,成为我爱与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