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IEEE 5G Summit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此次5G Summit和5G Tutorial联合举办,会议不仅聚集了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林一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Norman C. Beaulieu、华盛顿大学教授Sumit Roy、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以及众多来自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美国高通、美国国家仪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技术先锋和学术权威,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企业的近两百名观众,盛况空前。大家集思广益、革故鼎新,对5G网络的新兴技术和标准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此次IEEE 5G Summit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终身教授王旭东主持。
IEEE 5G Summit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终身教授王旭东主持会议
首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院长、交大唐君远讲席教授陈谦斌上台致辞,对各位主讲人和观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此次会议主要分为主题演讲和主题讨论两个部分,从5G通信的研发现状、5G通信的关键技术及5G通信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5G通信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而深入地剖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作为第一个主讲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IMT-2020 5G推进组进行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和外场测试的现状。5G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蹄疾步稳,中国产学研各界通信人通力合作,已经并正在进行大量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现场测试验证。王志勤强调:“IMT-2020推进组将以创新为驱动、以现场测试为载体,引领建立全球统一的5G标准和生态系统”。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介绍了中国移动对5G通信系统部署的展望和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易芝玲博士强调了5G通信关键技术的发展将紧紧围绕着开放、灵活、软定义这几个关键词,大大缩短5G通信系统的部署周期,降低部署成本,为层出不穷的新兴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林一平做《5G and IoT Make Better Smart Cities》主题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Norman C. Beaulieu做《The Forgotten Bottleneck Limiting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Systems With Interference》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做《Hyper5G: from Networking Hype to Hyper Networking》主题报告
华盛顿大学教授Sumit Roy做《An Overview of Spectrum Co-Existence Research at FUNLAB》主题报告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朱祖勍做《Building 5G Networks with Network Softwarization》主题报告
为了实现5G愿景中各种各样的性能指标,还需要克服不少关键的技术难题,这些挑战的存在使得通信行业依旧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吸引着大量的科技人才投身到通信技术研发中来。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林一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Norman C. Beaulieu、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华盛顿大学教授Sumit Roy以及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朱祖勍先后介绍了自己对5G关键技术的看法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进展,带给与会嘉宾很多启发。
中国联通代表徐雷博士分享了联通公司在SDN和NFV技术的展望和研发进展
华为代表郑潇潇做《5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主题报告
美国高通代表李俨博士做《Making 5G NR a Reality》主题报告
美国国家仪器代表Ahsan Aziz博士做《Developing Proof of Concept Systems for 5G》主题报告
此外,中国联通的代表分享了联通公司在SDN和NFV技术的展望和研发进展,华为、美国高通、美国国家仪器等设备厂商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他们在5G关键技术研发中所取得的进展,这些企业在5G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也在大力推动着5G通信技术的标准化。
由徐树公教授主持的关于5G通信未来发展方向的主题讨论
由邱才明教授主持的关于NOMA技术的主题讨论
穿插在主题演讲之中的两个主题讨论则分别针对人们关心的5G通信发展方向和时下比较热门的NOMA技术展开探讨,参与讨论的嘉宾来自政府、运营商、设备商和学术界等不同通信领域,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两个论题进行了阐述,场下的嘉宾和观众也积极参与,在不断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互中,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描绘了5G通信的发展蓝图,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思路。
与会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IEEE 5G Summit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组织委员会成员的通力合作。会议承办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大无线网络实验室全体成员和密西根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还得到了华为、中兴、美国国家仪器等企业的赞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