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共同守“沪”,义不容辞。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校外教职工们在获知所在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消息后,纷纷投身担任志愿者,为社区疫情防控和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他们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担当,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了教育工作者的力量。 小区里来了高学历的“快递小哥”...
同心抗疫,情暖一线 | 校领导慰问密西根学院留校抗疫教职工
4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来到密西根学院,亲切看望慰问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学院教职工,学院党委书记兼代理院长杨明、党委副书记兼行政总监杨艳春及其他五位留校教职工参与活动。 杨明汇报了学院三周以来的疫情防控情况、留校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并详细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在校生生活状态、学院关心学生的具体举措、线上教学科研情况以及校外教职工、学生家长、广大校友守望相助爱心捐赠等暖心故事。杨明表示,学院坚决落实贯彻学校防疫总体部署,确保在线教学、科研有条不紊进行,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隔离不隔爱 | 这场暖心“特别行动”,为疫情下的密院国际生们保驾护航
疫情当前,国际生入境后如何安置?他们的生活物资出现短缺怎么办?封闭管理期间留学生情绪波动怎么办?面对上海新一轮疫情所带来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国际学生服务办公室开启了一场暖心的“特别行动”,为疫情下的国际生们保驾护航。 全力协助国际生入境复学 “老师,我隔离结束后暂时不能入校怎么办?”3月14日,前来密西根学院就读的一位新加坡籍和一位泰国籍的学生发来求助。初来乍道的他们于2月底入境,完成隔离观察后又赶上学校的封闭管理期而无法入校。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两位国际生一时不知所措。...
密院同心抗疫纪实 | 线上教学“飞书”传情,线下科研“宅”出成果
自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进入闭环管理以来,密西根学院迅速部署,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已有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有序转换为全线上教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科研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教务老师变身线上“客服”,用“飞书"传情 学院教务办公室在接到线上教学部署的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密西根学院从2020年疫情伊始,就一直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模式。考虑到仍有部分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只要学生提出需求,学院就一直提供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当遇到疫情突发的情况,仍可以沉稳应对,全力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密院所有师生都开通有飞书账号...
我的战疫日记 | 密院思政教师刘通:春风已有信,同心护平安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我的战疫日记”系列文章,用密院师生们的视角,讲述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的战疫故事。 作为密院思政教师和东20宿舍楼生活指导老师,同学们都喜欢称刘通“通哥”。在校园封控期间,他与东20的兄弟们一起努力,一同战疫,共同上了一堂“大思政课”,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春风已有信,倚栏望平安,这是“通哥”和他的兄弟们同心战疫故事的真实写照。 春风已有信,同心护平安...
我的战疫日记 | 密院学生志愿者明宛萱:当“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照进现实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我的战疫日记”系列文章,用密院师生的视角,讲述过去这段时间密院人的战疫故事。 作为学院青志队队长的大二学子明宛萱,在学校闭环管理初期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参与到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逐渐好转后,她又第一时间申请成为楼栋志愿者,为驻守宿舍的老师和阿姨分担任务。在她看来,疫情期间留校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凝聚了无数汗水和泪水,“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这些可亲可敬的交大人的真实写照。 当“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照进现实...
密院同心抗疫纪实 | 用歌声传递战疫力量,践初心绽放红色青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在冲锋”。面对校内疫情“大考”,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生党员活跃在抗疫一线,筑起一道道“红色防护墙”,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用青春热血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做春日里的一抹青春红”...
我的战疫日记 | 密院思政教师吴琦:交大,永远值得深爱,值得相信!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我的战疫日记”系列文章,用留校思政教师们的视角,讲述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的战疫故事。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这是密院思政教师吴琦的儿子录给留校抗疫的妈妈一首歌中的歌词。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有这样一群“我们”。在交大校园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他们总是冲在一线,逆光而行,用爱与智慧,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沉浸式的现实版的“大思政课”。 交大,永远值得深爱,值得相信!...
我的战疫日记 | 密西根学院杨艳春:相信信念的力量
昨天(3月20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好消息!交大闵行校区两轮核酸检测全员阴性!”的消息。消息的发布标志着交大实现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目标,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第一阶段的胜利。 自3月9日交大启动校内疫情防控以来,密西根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艳春与少数几位教职员工一起勇毅逆行,选择留校陪伴受疫情困扰的学生,在一线与校内外各方共同见证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在奋勇抗疫的同时,他以个人的视角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过去十几天战疫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冲当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
共克时艰 | 杨明教授接受媒体专访:用无人车送餐,解决学生吃饭问题
因疫情封闭管理,上海交通大学众多教师不顾个人安危,进校园为被隔离的学生送饭的事迹近日来成为媒体争相报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高学历“逆行者“和“送餐天团”成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兼代理院长杨明教授昨天接受国内知名的全媒体新闻资讯媒体澎湃新闻的专访,分享了他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和为学生服务的亲身体验。 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杨明的时候,他正站在学院楼的天台,身边晾晒着大量的被褥。 杨明说,疫情以来,老师普遍睡在办公室,“沙发上不好睡,一转身掉下来就醒了。”学校提供了被褥,但铺在地上睡几次就潮了,不得不多拿出来晾晒。...
共克时艰 | 如果爱有模样,那一定是密缘人同心战疫,密不可分的样子!
这几天总是被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朋友圈 深深吸引,狠狠感动。 高学历的“送餐天团”,迭代升级的“送餐神器”, 密院“最美逆行者”,密院最强家长“后援团”, 一个又一个热点不断涌现,让人应接不暇。 从校内到校外,一个又一个“密缘人”, 他们动人的身影汇聚成共克时艰的无穷力量, 他们身上散发的点点微光, 汇聚成照耀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的无坚不摧的暖阳。 为被封控学生宿舍服务的“送餐神器”不断升级, 从三轮车到两人座小车再到无人小巴, 让上海“交通”大学实至名归。 高学历“送餐天团”成员兼网红“送餐神器”所有者...
共克时艰 | 密院人,守望相助,一起为东川路800号加油!
近期上海出现多例本土疫情,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开展了相关人员和环境筛查等工作,积极应对疫情的挑战。在学校有序统筹部署下,密西根学院师生勇毅逆行,从容淡定,团结有爱,共克时艰! 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在黎明时分接到学校的通知后,学院领导和思政教师第一时间返校到岗,第一时间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全面服务和科学防控工作。防疫情小组按照学校要求迅速统计摸排学生情况,定点联系提醒、协助学生出具因封校原因导致的原计划出行退票、取消考试等证明,分楼栋分时段分批组织在校同学们到指定点集中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