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刘燮洋 密西根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来自江苏,曾获全美数模大赛一等奖,2015、2016唐君远奖学金获得者,即将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首刘燮洋的大学四年,无论是在闵行交大的土壤上,还是在密西根安娜堡的校园里,与所有密西根学院的同学一样,他曾一遍遍经历过前途未卜的茫然与失落,也曾一次次感受到柳暗花明的激动与喜悦。但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最看重的不是挑灯夜战时的孤单背影,也不是风雨交加里的马不停蹄,而是校园四年磨炼赠与他的这份求知若渴、宠辱不惊和坚定不移。这些,是他眼里最珍贵的毕业奖章。
永不知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An iPod. A phone. An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re you getting it?”
“It’s one device!”
10年过去了,观看第一代iPhone发布会时高昂的呐喊对刘燮洋来说,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最令他惊讶的是,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团队竟然能把一台个人电脑完美的塞进巴掌大的手机里,同时维持着无与伦比的流畅度和用户体验。他好奇是什么在驱动着软件与硬件的完美融合,是什么使固定的屏幕呈现出万千缤纷的界面,是什么给同一款应用注入了日新月异的活力。自那时起,求知的种子就已深埋在刘燮洋的心中。从此以后,他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与热忱一发不可收拾,这引领着他一步步走进密西根学院,走到密西根大学,并主修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去汲取这个领域最成熟、最先进、最让人兴奋的知识和技能。
刘燮洋(左二)与密院同学参加“TiC100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创新创业竞赛”进入全国六强
在本科三年的学习之后,刘燮洋已非当初那个只有一腔热情的好奇观众,在大量课程与科研项目的支撑下,他逐步掌握了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结构方面的各类知识,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此时的计算机专业对他而言已不是“政史地生物化语数英”等专业中的一个小专业,而是变成了拥有操作系统、计算机构架、大数据与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网络通信与安全、机器学习等各个分支的一个大熔炉。此时刘燮洋认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同时钻研多个专业。
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钻研学习到真正行业前沿的知识,刘燮洋面临着一个令他感到艰难的选择,他必须要选择一个对他来说“最好”的专业。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意识到,这些专业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能否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取决于他是否有一以贯之的兴趣。于是,他利用在密西根大学的时间尝试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网络安全等多个分支的课程与科研工作,希望从中发现自己真正关心的课题,找到每天都能促使他前进的动力。
在不断的科研尝试中,刘燮洋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加深了自己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对他而言,计算机已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人与世界互动交流的窗口,是帮助人类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他意识到,无论计算机怎么发展,他最渴望的,是让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最终,刘燮洋选择了人机交互作为自己博士期间的专攻方向,因为他相信在他的努力下,每个人都能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成为更好的自己。
追求卓越,成功终会不期而遇
刘燮洋(图中)获学院首届唐君远密西根学院奖学金
身处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特别是密西根学院这样一个“能人辈出”的学院,刘燮洋从大一起就发现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前进,赶着去尝试各种事物,赶着去拥有各种经历,赶着去超越别人成为新的赢家。然而在追随了这股“前进大潮”一段时间后,刘燮洋发现这不是他的初心。他发现,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发自肺腑的主动拼搏,还是随波逐流的被动跟随,很多人对于更多的经历的追求,只不过是希望简历上多出几行文字罢了。在他看来,不用心去做,不诚心去做,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他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有意义,都能为身处的环境留下些什么。
在大三的时候,刘燮洋在学院教师刘晶的高等数学课上担任助教。对于从未站上过讲台的他而言,要能够讲一堂一个半小时的复习加习题课可谓难于登天。但他心中立志,既然做了,那就要做到最好。还记得第一堂助教课前一个星期,他都处在失眠的状态,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就在想自己的助教课上每一句要说的话,每一个要抖的包袱,每一题练习题,并把他们都一字一句写在纸上,反复修改、彩排、再修改。从第一堂课台下的40多位学生,到最后一堂课因为人数超过150而临时换教室,他亲手撰写了整个学期助教课的每一份课件,用掉了一百多支粉笔,批改了一千多份的作业和考试卷,主持了超过八十小时的答疑时间。一切只为追求完美。
在密院当助教的经历,更是鼓舞刘燮洋在密大继续任教。身处异国他乡,要用对方的母语为对方授课,还要保证效果和质量,这一切于他又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做了这么多年学生的他深知,授课人口音的一点点小差别能给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他第一关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刘燮洋要求自己不仅要用尽可能纯正的口语讲课,更要体现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通过每节课精心安排的授课内容、课前小笑话、课堂中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小段子,他终于在期末评教中被评为优秀助教。
回首看去,助教的经历带给了刘燮洋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性格变得更加外向,思维更加敏捷,口语更加流利,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困难他的意志更加坚定,面对生活更加从容。总结这份经验,他认为每件事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往往不是开始的谋划,而是过程中的付出,怀着追求卓越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你会获得远超想象的收获,这也是不断去尝试新鲜事物真正的意义。
热爱生活,拥抱人生的多种可能
刘燮洋与女友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
人生如棋。下好一盘棋,要的不仅需要一个精致的计划与开阔的大局观,更要有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和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能力。
到密大的第二个学期,所在专业的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找实习机会,他也不例外。但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他开始静下心来思考直接工作是否是适合自己的道路。正是当时这样一个退一步的决定,让他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从此走上了科研道路。
在申请博士研究生项目之前,刘燮洋周围的学长学姐和实验室成员都向他建议:“你只要申请密大,那我们的导师肯定会留住你。”他可以就此妥协,交一份像样的申请材料给密大,一劳永逸地解决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完全不用费神费力地去一遍遍修改自己的申请材料,去找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和各个学校的教授套磁介绍自己。但是,他心里那一份不羁在驱使着自己,去尝试生活中的不一样的可能性,敦促着他去找到那最合适的一位导师和一个实验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11所高等学府投出申请后,他收到了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7所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并最终选择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这一所无数计算机专业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校。
一路走来,刘燮洋要感谢女友、父母、家人、导师们对他最坚定的支持和最真挚的鼓励,让他在学术的海洋里追寻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对于刘燮洋而言,四年的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所收获的种种奖项和成绩,而是他终于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渴望的人生态度:始终跟随自己发自内心的兴趣,以追求卓越的态度完成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这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走得自信,也给予他追求更多生活可能的憧憬和野心。展望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坚持这种生活态度,不断走向自己梦想的终点。不管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对生活的热爱将让他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