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高中就读于宁波市效实中学,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不知不觉中,我在密院已经度过了一年多。这一年来的经历告诉我,我的选择没有错。密院自由、国际化的氛围,让我看到了未来无穷的可能性;各种机遇和挑战,则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坚强。
提前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2018年夏天,在经历了短暂的被密院录取的欣喜之后,我心中更多的却是对未知的迷茫以及忧虑。一个明摆在眼前的挑战,就是密院的全英文教学环境。理智告诉我,高三结束后的这个暑假,不能白白浪费。于是,我选择了报班学习托福,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二来也为后面省去了学托福、考托福的时间。托福班的学习强度很高,每天就是接连不断的上课、练习、背单词,有时做作业还会到晚上12点。偶尔看到高中同学在朋友圈里晒旅游的照片,我会有点羡慕,有点后悔。但是努力不会白费。开学后我只用了一个多星期就适应了英文授课的节奏;而当其他同学还在为托福而奔波的时候,我已经手握一个理想的托福成绩。
过去一年多时间,不光是备考托福,加入科协和学生会,报名学院冬季项目等也都是我提前规划过的事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对未来能有更明确的规划,并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脚踏实地——GPA是附加回报,不是目标
任启涵在工程导论课程小组展示上(左一)
在学业上,我一直脚踏实地,在大一夏季学期结束后取得了GPA(学分绩点)年级第一的成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好”,“GPA高”就成了我的标签。但我一直在提醒自己:GPA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学到了什么。我也从不把拿到A当作一个目标,因为那样会很累。当我们对某门课的知识理解得很通透的时候,满绩有时候会不请自来。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为大学生活做出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让自己在参加丰富的活动之余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我也努力让自己时刻保持高效率,把熬夜通宵看作是一个万不得已的下下之策,不让通宵成为我低效学习、挥霍时间的借口。即便如此,人生还是会有一些意外会打乱事先做出的安排。比如,在第一学期的工导课中,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做设计展项目,但进展却不理想,项目装置到设计展当天仍不能正常运转。好在我和项目小组的队友们始终没有放弃,一直调试到展会开始后半个小时才终于成功。我们组凭借这番超越极限的操作最后获得了设计展工导项目组的“最佳展示奖”。
机械赛筹备人员合影(最后一排中间靠左为任启涵)
除了学业,我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大一秋季,我成为了学院科协的志愿者。科协“自由、平等、创新”的品质深深地吸引了我,而我也持续不断地为科协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大一春季,我在科协公众号的JI Science专栏中发表了三篇有关VR的推送,在向同学普及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对VR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还参与了新生机械赛的筹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科协的同学和学长学姐,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在科协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这些志同道合的人。
在跨入大二之际,我有幸成为了科协的副主席,开始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助力学院的科创工作。我们发现学院有许多实验室,但是学生却很少知道。于是我们把成为本科生和科研实验室之间的桥梁列为科协在新的一年里的目标之一。此后,我们就开始和一些教授进行约谈,了解他们实验室的情况,招收本科生的意愿,以及进入项目组所需要的知识背景。这些信息对未来即将走上科研道路的密院学子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放眼世界——在冬季项目中体会文化的碰撞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前往家乡宁波的友好城市德国亚琛游学,当时这个国家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我知道学院有柏林工大的冬季项目时,我便不假思索地报了名。柏林工大为我们安排的课堂是小班教学,氛围相对于国内的课要更活跃一些,课堂的活动也十分丰富。有意思的是,德国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德语来教我们学德语,让同学们一开始只能通过手势来领会意思,颇有挑战感。
德国的小班化课堂
在德国游学的这一个多月,我在生活上变得更加独立,同时也体会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德国人普遍严谨认真,注重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在去往慕尼黑的大巴上,一位同学打喷嚏时没有用手捂住口鼻,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马上走了过来,认真地给他做了一次提醒。像这样我们在国内平时不曾注意的小细节,在德国人眼里却成了应该恪守的规则。
与德国友伴的合影(左二为任启涵)
冬季项目期间,我特地去了一趟亚琛,去看望高中时接待我的友伴Alex。从认识他到现在,转眼已有将近三年时间,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未曾中断,真心希望未来我和他之间的跨国友谊能一直继续下去。
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必然还将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迎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挑战。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提前规划,脚踏实地,放眼世界,未来必将机遇满满,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