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初上海交通大学实行封闭管理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再次平稳过渡到线上进行,教学秩序井然。学院多措并举,保障教学科研活动不停歇。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开展高效高质的线上课堂和贴心用心的多渠道多方式指导,稳定有序地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
Horst Hohberger: 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本学期我教授2门课程,研究生的《应用数学分析方法II》和本科生的《工程概率方法》。当接到学校封闭管理通知的时候,我只需进行很少的调整即可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因为早在新冠疫情第一次爆发的2020年初,学院的IT 办公室就已经提供了必要的设备。Canvas在线教学平台拥有强大的在线互动组件,包括在线课程测验和自学模块。所有的教学视频也放在网站上面,以便学生可以随时复习。
封闭管理对于学生来说影响较大,他们不得不在宿舍里面上课。我能看到部分同学有是有压力的。当然现在的情况正在好转。每节课前我都会给同学们播放一些音乐或是视频片段。课程中我尽量保持正常的课堂气氛,要求同学们打开摄像头,与他们直接交谈,询问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
过去几周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工程概率方法的期中考试,该课程有 165 名学生。我接受了教务办公室的建议,在IT 办公室的支持下,创建和实施了随机、开放式软件、无互联网考试的开卷考试。学生们也非常配合,设置了额外的摄像头来监控他们的考试场所,确保了公平和公正的考试条件。我的四名助教也提供了很大帮助,尽管其中有同学还尚在隔离中。但同学们克服各种困难,两天之内就完成了考试。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段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困难的!我很幸运能得到学院所有办公室的支持,帮助他们,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
王文冬: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
3月9日周三早七点多,接到研究生办公室老师电话,被告知全部课程转为线上教学。当时还在犹豫是否可以先到办公室把备课用的笔记本拿回来,但几分钟后被告知学校只进不出。好在平时为了方便在家修改课件,上课课件在云上都有备份,于是立即开始准备在家线上授课。一个半小时后,9点钟准时开始上课。
本学期我教授的课程是机器学习在分子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缺少了面对面的互动和反馈。在教室里上课,当有实践或讨论的环节时,我习惯于走下讲台,在学生座位边转转,查看进度或帮助解决问题。转为线上教学之后,这种交流互动很难实现。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的培训之后,我开始利用飞书和Canvas配有的如chat box、survey、quiz和 result statistics等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同时,我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分享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
王衍明:实时在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转眼之间,《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方法》的线上讲授工作已开展了数周。这次课程线下至线上模式的顺利转变,以及教学进程推动的有条不紊,让我深深感受到课程教学上的“零困难”是集体同心协力的成果。这种集体的力量反映在课程的很多点滴:嵌入幻灯片中给学生以“仪式感”的上课铃声,收获于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的指导与培训课程;学生们使用的定制Linux系统,离不开学院IT办公室老师等的倾力支持;教务老师的课程旁听与定时沟通,反映了学院对研究生教学的关心与重视……
同时令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同学们。助教同学高度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线上教学支持工作中,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利用“水源文档”建立了课程互动Q&A平台;通过“飞书问卷”有效分发了课程问卷,撰写自动化编译脚本帮助同学们完成了软件的一键式安装……在封校期间,除参加必要的核酸检测外,几乎所有学生都做到了课程的全勤参与,而本课程并无考勤要求。此外,他们在课程的飞书群中针对课程积极地开展讨论,并分组主动预约与我进行了有关课程项目规划的在线会议。以上这些,使我不由地对支撑和参与课程的大家心生感激,也使我对线上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