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单浩轩,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下简称“密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来自北京,高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密西根大学参与双学位期间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期间曾获荣昶奖学金提名、第十届蓝桥杯编程比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提名、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科研方面以一作身份完成会议论文一篇,三作身份发表期刊文章一篇。即将赴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相信工程可以改变世界
开展工程研究,运用已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单浩轩的兴趣所在。从小就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他对机电一体化的项目情有独钟,高中毕业时,他结合自己的兴趣选了密院作为大学专业的起点。学院特色的交叉学科的设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过硬的实验室配置、便捷的科研平台、各类丰富的课程设计让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并在课程之余投入到科研项目之中。
基于对智能机器人的浓厚兴趣,本科期间他围绕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向开始了科研之路:从PRP项目受王坤东老师指导设计蛇形机器人步态到师从董伟老师,学习控制并完成四足机器人协作的项目,再到赴密西根大学参加双学位项目后,在导师Dmitry Berenson的指导下,完成使用参数化正则化流生成轨迹的项目。他不断探索突破,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工程改变世界”的认识。
单浩轩设计的”龙骑士多机结合系统”
单浩轩参与设计的“四足机器人与计算机协助系统”
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历练让单浩轩认识到,科学研究是接力赛,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导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知识、好习惯、考虑问题的思考方法都在一次次的无私帮助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科研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更多问题的发现,唯有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四年本科生涯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未来学术方向的选择,毕业后,他将前往杜克大学师从陈怡然老师读博,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学习深造。
朋辈互助、携手共进,让创新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迸发
一只鸟也许可以飞得高,但一群鸟才能够飞得远。作为密院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一员,单浩轩参加过许多国内外赛事并屡获佳绩,曾获第十届蓝桥杯编程比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提名奖。他表示,“很多赛事都是在大家的团队协助和努力备战下完成的,学习之余队友们也会互相分享各自擅长的领域。正是因为身边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大家互相鼓励互助学习共同促进,每个人才能够走得更远。感谢密院这个平台,让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聚在一起,让我们可以更好的自由发展,一起做真正感兴趣的事。”
单浩轩在密院科协活动上
单浩轩(左一)与队员参与第十届蓝桥杯编程比赛
在参与科研项目工作期间,单浩轩举办了“遗传算法”、“机器人智能控制”等科协讲座,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分享给更多感兴趣的同学。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助人的同时,他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也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小伙伴。
思源致远、砥砺前行,在求知的路上一往无前
心有大爱,行远志坚。除了科研工作之外,单浩轩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服务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他曾两次担任《计算机导论》课助教,期间设计了许多实验和习题课的内容,努力尝试探索能让学生更好适应编程学习的方法、路径。作为密院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他多次组织举办院内羽毛球赛事,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他还多次参加密院团委荣军院陪伴老人的活动,承担起作为交大人的社会责任。
单浩轩作为助教,在《计算机导论》习题课上
大学四年期间,单浩轩和同学们见证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经历了多轮新冠疫情,这些外部的因素给求学之路带来了很多挑战。疫情背景下的出国求学是艰难的,无论是机票、签证,还是网课、租房,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着许多不可抗力和不确定性。但最终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出国赴海外参加双学位项目。作为疫情时代留学的亲历者,单浩轩认为,疫情炼就了他们在迷茫与不安中寻找道路的勇气和能力,“当彼时再遇两难困境,我们此时的认识会作为绝佳的参考。以后再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同期的毕业生会比别人更多一份自信,更能坦然面对。”
单浩轩在密西根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离歌渐起,毕业在即。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对单浩轩来说,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不会只停留在校园里。即使远赴重洋,依旧要常怀报国志,学好过硬本领,方能与各国英才颉颃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