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大四学生Helina Fikru Yilma来说,上海是她心中的第二个家。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位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女孩只在上海的校园生活了18个月,但中国隽永的文化、热情的人们,以及她在校期间学到的有趣的课程让她深深着迷。“我仍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但我知道我自己的一部分将永远是中国人”。在以下这篇文章里,Helina用感人的笔触真实呈现了她从非洲到亚洲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一段她作为一名密院学子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生活。

两个家的故事

“家不只是你出生的地方,而是你成为自己的地方。”这是我最喜欢的英国作家Pico Iyer的一句名言。按Iyer的说法,我现在有两个家,这都要归功于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难忘的学习经历。

我与密院的故事始于2018年9月6日,那时我从亚的斯亚贝巴起飞的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对于18年来从未离开过出生地的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家乡以外的世界。

埃塞俄比亚以长达13个小时的日照而闻名,而上海的天气让在热带长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化的冲击。晚上10点机场湿热的空气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一度天真地以为是在飞机内部的原因而非天气的原因。但就像我适应校园里的课程一样,我也渐渐习惯了这里的天气。初次对上海天气的震惊也让我回想起第一片雪花落在宿舍窗户上时的激动,想起秋天美丽的落叶,夏天凶猛的利奇马台风,还有春天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动人的鲜花。

Helina Fikru Yilma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海外游学项目

可想而知,语言不通一直是我校园生活离不开的主题。现在看来,在中国只会用糟糕的发音说“你好”和“谢谢”,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我只能借助翻译软件与中国朋友们交流。然而,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我意识到所有的困难都是值得的。尽管我们之间有巨大的语言障碍,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散发出的善良。他们中的两个人,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一是我们宿舍楼里的宿管阿姨。虽然没有翻译软件,我完全听不懂她说的话,但她对我来说仍然是母亲般的存在。我就是用她的微波炉为考试后的电影之夜做爆米花的。每当我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都会去她那里。因为我知道不管我的中文说得有多荒谬,她总会面带微笑地帮助我。

第二个是在外卖公司工作、笑容富有感染力的外卖员叔叔。当他微笑着迎接我时,我也情不自禁地用笑容回应他,我觉得他就像我认识很久的家人一样。当他打电话来用刚学习的英语问候我们时,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可以说,他们是我学习普通话的巨大动力。我真的很想学习足够的词汇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对他们说一声:谢谢阿姨, 谢谢叔叔!

Helina Fikru Yilma在上海参加国际美食主题活动

如果说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吸引我了解中国文化,那中国美食就彻底俘获了我的心。这里的食物是如此美味:从校园食堂的小吃到石锅拌饭,从街边的羊肉串到火锅,琳琅满目的美食给了我安慰。当我想家的时候,当考试太难的时候,当作业当晚0点就截至提交时,或者当我有一堆事情要做的时候,甜辣的蔬菜,美味的炒饭和饺子便是我最爱的慰藉。食物可能不会改变我的成绩,但是却成为我和同学们联系的纽带。我永远不会忘记与中外朋友相约聚餐时的美食和欢笑。

说起中国的同学们,在上海的校园,学校的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均有开设。因此,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班车上还是在图书馆里,我观察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特征就是毅力:每个人都在朝着目标努力着。即使是在羽毛球场或健步道上,他们的奋斗精神也会激励我不断前进。

回到当下,自2019年以来,我一直在家中学习。尽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真正在校园的时间很短暂,但上海早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在上海的18个月里,我的所见所学是如此深刻,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仍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但我知道我自己的一部分将永远是中国人。“在我的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在非洲的亚的斯亚贝巴,一个在亚洲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