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学院龙宾楼454会议室召开。密西根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王佩筠、校友志愿者代表林浩舟、赵楚明、赵力,院长助理王冲、助理教授乔恒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团学工作负责人刘智卓主持。
王冲首先传达并学习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指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他指出,密西根学院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密西根学院落地生根,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刘智卓代表学院团委在会上作学院志愿者工作汇报。2022年,密西根学院团委共计组织了近30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次超50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7000小时。学院通过不断传承创新,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搭建组织保障,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通过人才的成长引领,巩固公益育人体系。
乔恒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有关雷锋精神文章的学习心得,他表示学雷锋不是学某一件事,而是学雷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此外,他还结合自身在抗疫期间的志愿服务经验,表示自己将向优秀志愿者们学习,增强志愿服务能动性,真正做好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座谈会上,校友代表以视频的形式相继发言。2006级校友林浩舟表示,支教团的志愿服务经历对自己有三点意义: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人以及了解国情和社会,这三点体悟也正是他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
2008级校友赵楚明鼓励大家运用好学院和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机会,积极参与慈善公益和志愿活动,这既可以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帮助,也可以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自己。
2013级校友赵力用“三河”、“小苹果”、“特色课程”、“家访”这4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经历。他谈到支教作为学雷锋活动的一种实践形式,它的意义在于拓宽人生的维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对社会做出一点改变。
云南支教团志愿者代表、2022级本科生刘俊杰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他提到云南支教之行,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让他感受到了扶贫助困的雷锋精神。在交大大理研究院和湾桥镇古生村,他领会到洱海生态保护治理中攻坚克难的“螺丝钉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回访支教学生以及开展寒托班项目,在公益支教的志愿服务中实际践行雷锋精神。
阳加支教团志愿者代表、2020级本科生季诺澄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支教经历,谈到了自己对雷锋精神的两种理解。一是饱含热爱地去学习,追寻自己热爱的道路,这与雷锋精神“向上”的人生姿态不谋而合。二是深刻认识到雷锋精神之所以永不过时,还因它积极向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论是近在密院的朋友,还是远在阳加的同学,都成为更好的自己,雷锋精神也得以代代传承。
青志队志愿者代表、2020级本科生明宛萱特别提到青志队“传播爱心、传递温暖”的宗旨正与习总书记“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之中蔚然成风,让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指示不谋而合,青志队的那份炽热、赤诚和滚烫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应当薪火相传,使之生生不息。
随后,参会教师为学院“十佳志愿者”获奖者颁奖,表彰传承雷锋精神的典型榜样,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参与志愿活动中传承学习雷锋精神。
在交流座谈环节,与会同学们结合自身相继进行交流发言。
王佩筠在总结寄语中分享了自己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的学习感想。首先,要深刻地意识到学雷锋的必要性;其次,要使学雷锋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她建议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将雷锋精神带进实践,参与学生活动,补足精神之钙;将雷锋精神带入生活,热心服务人民,演绎精神之美;将雷锋精神带到周围,对外输出传播,铸造精神之魂。期待同学们在新时代中无私奉献、无畏投入,为人民的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