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大四本科生徐浩博在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Droplets attraction and coalescence mechanism on textured oil-impregnated surfaces》(液滴在油浸润面上的吸引和聚合)的研究论文。密院本科生徐浩博为论文第一作者,密西根大学Solomon Adera教授为通讯作者。
液滴在油浸润面上的聚合过程
该论文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水滴在油浸润面上聚合的过程,并将聚合过程依照出现的两个速度峰值分成三个阶段,液滴吸引、排油和液滴合并。通过几何模型,NS方程,振动模型对于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和数学建模,为描述油浸润面上的液滴冷凝和液滴收集等应用提供思路。油浸润面是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其包含了拥有微纳结构的基底平面和在基底平面之上浸润的微米级厚度的油膜。在油浸润面上,水滴拥有高度的移动性,而这一特性也让油浸润面在减小摩擦,抗生物沉积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由于油浸润面引入了油来浸润平面,这使液滴聚合这个在应用中十分普遍而重要的微观现象和其他平面产生了差别,而其背后的机理也并不清楚。该论文便针对液滴在油浸润面上的聚合机理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学子简介
人物介绍:徐浩博,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参与双学位项目期间就读航空航天专业,来自浙江,高中毕业于温州知临中学。本科期间曾担任密院事业部学生干事,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即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徐浩博表示,“从开始这个项目到最终发表文章,我体验了发现问题到解释问题的全过程,对科研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回顾过去两年的科研经历,感觉科研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投入与产出往往很难平衡,但当成果产出或者了解现象背后的机理时的兴奋与喜悦却是毕生难忘的。我认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在科研的过程中与导师和同组的同学多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帮助本科生更快地了解科研主题和找到方向,同时,在考虑是否要参与科研的时候无需担心自己的背景知识是否足够,毕竟科研与课程所需的知识往往有差别,都需要同学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知识。作为本科生在顶刊上发表论文对于我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非常感谢密院提供的平台和帮助,也感谢密院教授流体和热力学课程相关老师的指引和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