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陈宇航,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下简称“密院”)2024届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直博生(韩充副教授课题组,太赫兹无线通信实验室),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太赫兹超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的信道估计和波束管理技术,博士期间共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一作3篇,通讯1篇,一作国际会议论文5篇。曾担任密院研究生会联络部部长,未来教授协会秘书。获上海市2024届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华泰科技证券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博士新生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生工作发展奖学金等荣誉。她在2023年IEEE全球通信大会(GLOBECOM)上获得了IEEE Women i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资助。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于2023至2024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进行联合培养。
科研学习没有捷径
刚入密院时,陈宇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科研的启航。缺乏科研经验,她在初始阶段通过大量阅读论文来弥补英文论文阅读的不足,但缺少有效总结的盲目阅读并未能在几个月内帮助她确定研究方向。幸运的是,导师及师兄师姐们的及时帮助成为了她的支撑。她逐渐学会了从阅读到总结论文的科学问题和方法,尝试推导和复现,直至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并专注于改进特定工作的不足。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她成功锁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论文写作从口语化转向逻辑清晰也是她的一大进步。科研之路上,她深刻体会到成功无捷径,正确的方法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关键。
在科研之外,密院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也是一大挑战。她不仅要适应英文环境,还要在紧张的课程和科研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过分消耗在课程上,又要保持良好成绩,这促使她不断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全英环境亦助她顺利通过语言考试,获得7.5分的雅思成绩,并轻松融入国际环境,无压力参与国际会议。
陈宇航(左一)与导师韩充副教授及实验室同学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2024 IEEE GLOBECOM会议
机会留给主动争取的人
在密院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下,陈宇航在博三那年申请了CSC的联合培养项目,她的国际合作之旅的开启似乎顺风顺水,成功获得了英国某校老师的接纳。然而,经过四个月的漫长等待,签证拒签的消息成为沉重的打击。面对即将到来的博四,她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冒着延期毕业的风险继续追求国外交流的机会,还是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经过深思熟虑,陈宇航决定不放弃,她的坚持和冒险精神驱使她联系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Emil Björnson教授,并再次获得录取。在等待了将近半年后,她终于拿到了签证,开始了她的国际交流之旅。这段经历不仅是对她意志力的考验,也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学术探索。在国外的交流中,陈宇航有幸与无线通信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深入讨论,不仅获得了全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机遇的珍贵,以及在机遇面前不轻易放弃、勇于争取的重要性。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信,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持续的努力和勇敢的尝试总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陈宇航(左一)和KTH课题组师生在一起
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科研生活以外,陈宇航始终乐于与同学们交流、组织各类活动。她曾担任密西根学院研究生会联络部部长、密西根学院未来教授协会秘书,组织了迎新报到、迎新晚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和近十期线上线下讲座等活动。在实验室内部,她组织元旦轰趴、导学活动等。作为党组织的一员,她参与了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朗诵和献礼“十一”红歌录制等活动。在学院内部,她积极帮助学院组织研究生招生、博士生招生面试等。
陈宇航(前排右3)组织和参与密西根学院师生羽毛球联赛
除此以外,陈宇航还热衷于羽毛球,每周三四次的球场活动,不仅增强了她的体魄,也为她提供了放松和释压的机会。这种对科研以外生活的热爱,让她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保持心态的平衡。
陈宇航(前排右5)参与组织2019级迎新晚会
陈宇航(前排左3)参与未来教授协会讲座
陈宇航(左1)组织研究生新生报到
陈宇航(前排左6)参加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新生龙舟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