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五门外语,六种编程语言,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绿色科技企业,这位来自阿塞拜疆的小伙Yusif Mammadov今年才刚满17岁。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渴望在全球舞台成就一番人生大业。于是他离开了被誉为“高加索的巴黎”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来到了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中国上海,成为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大一新生。
01 来自巴库的明星学生
Yusif Mammadov出生于首都巴库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到大,Yusif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都出类拔萃。高中毕业前,他参加了阿塞拜疆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以数学满分100分,各学科总分285分(满分300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体考生的前1%。年仅17岁的他已经掌握MATLAB, C++, C, Java, JavaScript, Python等6种编程语言,精通阿塞拜疆语、俄语、土耳其语、英语和察赫尔语等5种语言,并已通过中文汉语水平考试(HSK)2级。
Yusif作为观察团成员在巴库青年协商会议上发言
此外,Yusif是绿色科技初创企业Green Exchang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致力于通过循环使用书籍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他还曾担任阿塞拜疆首个由青年主导的非政府组织Ushaqlarimiza Oyredek的运营总监,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为阿塞拜疆的贫困儿童提供帮助。
Yusif(右二)参加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的节目
Yusif接受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采访
经常在阿塞拜疆接受媒体采访的Yusif在介绍自己时表示,“描述自己总是很困难,但我会说我是一个乐观、友好、负责任和富有创意的人。我热衷于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无论是科学、自然、历史还是文化。我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无论结果如何,因为我坚信尝试的价值。”
02 选择密院的理由
Yusif选择就读密西根学院,源于他想在全球化环境中接受世界一流教育的愿望。在决定出国留学后,他对全球的大学进行了调研,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名工科生,我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学位,而是深厚的专业知识。交大密西根学院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融合了中西方教育体系的优势 —— 它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卓越的学术水平,并且拥有更为开放、层级更少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意见能够被倾听。”
Yusif和同学们在交大校园内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活力氛围以及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进步也是Yusif做出选择的重要原因。“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前沿,”他解释道,“在这里学习不仅让我能够向顶尖人才学习,还能深入了解一个重视进步和韧性的文化。”
03 在新世界找到归属感
2024年9月,Yusif来到上海,人生中第一次踏上东方大国中国的土地。谈到对中国的印象,他表示,“这里的人们热情友善、乐于助人,这里的文化充满了担当与热忱。在我看来,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进步坚定不移的追求,经历了非凡的变革。”
走进交大校园,学校的规模让Yusif震撼不已。“我不会把交大闵行校区称作校区,我不太认同这个叫法,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座城市。我敢肯定,在四年的时间里我没办法将它完全走遍,但我肯定会竭尽全力去尽可能多地了解它。” 位于校园东侧的密西根学院龙宾楼也让Yusif惊喜连连,找到了归属感。“这里的各方面条件都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在学院自己的楼里,我们应有尽有。天哪,这里感觉就和家一样!”
Yusif(左一)参加学院中秋文化体验活动
04 充满活力的密院生活
大一新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挑战与收获并存。适应新的文化和学习环境并不容易,但Yusif很快便融入了充满活力的密院社区。“虽然我来到这里才几个月,但我已经察觉到这里的人们是多么乐于助人、谦逊有礼。他们总是乐意伸出援手,而这种热情好客是这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Yusif看来,密院大一的每一门课程和任课教授都各有特色,非常有趣。“说到课程,真的很难选出哪门课程或授课教授更好,因为他们全都很棒。我的学术写作课由Ryan Thorpe教授授课,他的授课方式以及精彩的演讲就是他的招牌。由Alvaro Mateos Gonzalez教授讲授的微积分课程刚开始时颇具挑战性,但他的热情和乐于助人让情况变得越来越好。而我最喜欢的课程是由吴继刚教授讲的计算机与编程课。吴教授就是我选择这门课的原因。他的学术背景、对教学的专注与热情,以及自始至终积极的态度,简直太了不起了。”
Yusif(居中)参加上海崇明岛劳动教育活动
Yusif(左三)和同学们一起展示“探索上海”活动的绘画作品
学习之余,Yusif便会在交大校园或前往上海市区四处探索。喜欢徒步旅行的他表示未来希望有机会前往中国的其他城市,其中哈尔滨是他的另一个梦想之地。他也经常活跃于各种课外活动。最近,他刚刚加入学院的留学生协会,并和同学们一起策划开展了“探索上海”的文化交流活动。
Yusif在密西根学院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他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并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一番伟大的事业。他在自己的个人简历上写到,“我希望凭借自己对可再生能源和创新的热情,通过合作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为绿色技术领域提供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