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正值世界戏剧日之际,“戏韵中华,友谊长青”上海市欧美同学会2025年区校联动民间外交主题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龙宾楼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主办,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闵行分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等单位承办。活动以海派戏曲为核心,融合非遗技艺体验与当代文化传承,吸引了百余名中外师生、校友及文化爱好者参与,共绘中华文化与国际交流的融合画卷。
梨园经典启幕文化盛宴
活动开幕仪式在龙宾楼一楼大厅内举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周敏,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闵行分会会长于兵,闵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继华,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张安胜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闵行分会理事张帆涛担任主持。
张安胜致欢迎辞,他表示上海交大作为承载百廿底蕴的国际化高校,始终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己任,致力于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张安胜指出,从梅兰芳巡演到戏曲艺术数字化传播,戏曲始终是中外民心相通的鲜活载体,期待通过活动和交流培育更多民间外交新生力量。他特别感谢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及各方支持,勉励中外青年以文化为桥,在文明对话中展现自信风采,共同构建包容共生的国际人文生态。
周敏表示,本次活动通过戏曲展演、海派戏曲展及非遗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打破文化隔阂,展现中华文化立体魅力。她高度评价上海交大分会与闵行分会在创新民间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她强调,市欧美同学会将持续发挥国际化优势,以文化为桥深化人文交流,助力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推动文明互鉴之树常青、友谊之花永绽。
随后,“海派绮梦·戏墨丹青”文脉传承——海派戏曲展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展览以文献、戏服、脸谱等展品立体呈现戏曲艺术的千年脉络。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军以《智取威虎山》选段惊艳全场,其唱腔醇厚、身段端方,尽显国粹魅力。
交大国学社、交大教工戏曲协会师生及密院留学生代表登台演绎《太真外传》、京歌《梨花颂》等片段,中外友人同台表演引发热烈掌声,彰显戏曲文化的跨时代、跨地域生命力。
非遗体验与海派京剧展点燃文化共鸣
开幕式后,龙宾楼二楼化身为传统文化互动空间。非遗体验区汇聚剪纸、书法、脱胎漆器、香囊制作、插花、埿金彩塑、上海砚刻七大项目,中外参与者执剪提笔,亲身感受东方美学的精工细作。茶道体验区氤氲清香,参与者品茗论戏,体味戏曲与生活的交融。
中外青年身着传统戏服,定格“梨园瞬间”
作为上海交大国际戏剧周的重要板块,“海派绮梦·戏墨丹青”主题展览于龙宾楼一楼夹层至三楼,展览分设“海派京剧溯源”“多彩戏曲”“从黄浦江到泰晤士河–中华戏曲的海外传播”“脸谱与服饰的视觉盛宴”“文脉传承–学生摄影展”等板块,通过文献、戏服、学生摄影作品等,展现海派京剧绵延传承及文化传播的历程。学生摄影展以年轻视角捕捉戏曲的现代美学,呼应“文脉传承”主题。
美育筑基共绘民间外交新图景
密院一直将美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艺术文化节、设立美育基金及配备美育导师等措施,不断深化艺术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科研创造力与人文素养。此次“戏韵中华,友谊长青”活动,正是学院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深化美育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活动中,师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国学社师生带来京剧《坐宫》片段演出
密院依托其国际化办学的鲜明特色,致力于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民间外交使者。为此,学院成立了跨文化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各类探索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并推出了“侬好,China”系列文化课程,旨在让国内外师生在深度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融。
未来,密院将持续深化美育教育,丰富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学院将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来自交大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