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拿大的Alexandre Beaudin拥有跨越文化和地域的成长背景。2024年高中毕业后,他选择来到上海,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在这座充满国际化气息的城市里,他不仅拓宽了全球视野,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丰富的校园经历和文化探索,Alexandre在交大的每一天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并在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工程领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跨洋寻根,缘定交大
作为加拿大法裔与华裔的混血儿,Alexandre Beaudin自幼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毕业前,在姐姐的启发下,他萌生了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攻读全英文授课的本科专业,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作为自己开拓全球视野起点的想法。
而真正让Alexandre坚定这一选择的,是2023年首次回国探亲的经历。探亲期间,他与家人四处出游,不仅体验了世界领先的中国高铁网络,更通过与上海、北京、重庆等十余座城市居民的深度对话,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段经历点燃了他深耕中国文化的热情,也促使他立志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知行合一,探索无界
初入密西根学院时,Alexandre Beaudin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崇明岛一日游。崇明岛上独特的建筑与自然风貌相映成趣,他从未听闻的上海秘境令他惊艳。夜幕下,他与新朋友们站在晚风中,凝望着亲手绘制的孔明灯载着他们年轻的愿景升空,化作鎏金星火隐入深蓝夜空。
Alexandre(右二)和国际生同学们在崇明岛农场餐厅学习包饺子
不久前他站上了中国戏曲节活动的舞台。经过数晚的特训,他在资深艺术家指导下完成传统剧目表演。演出当日,油彩勾勒的戏曲妆容与华服加身,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成为他心里难以忘却的记忆。
Alexandre在龙宾楼举办的戏曲节活动中表演京剧节目
Alexandre通过周末城市漫步活动,用脚步丈量上海的历史与发展脉络。黄浦江轮渡的汽笛声、上海中心大厦书店的文化气息,让他在结识新友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在工程导论课程中,他与团队成员基于STM32自平衡车,融合计算机视觉AI技术,搭建出一台能够智能跟随其他生物的自主机器狗。该项目凭借创新性与完成度,在学期末的Design Expo展览中斩获”最佳演示”奖项。作为本科新生,他加入了Kwee-Yan Teh教授领衔的创新实践计划(IPP),已开始系统学习磁悬浮列车设计的知识。对于未来在密西根学院的深入研究,他充满期待。Alexandre在密院冬季设计展上演示所属团队的工程项目
镜头内外,文化桥梁
在中学时期,Alexandre Beaudin便开始了视频编辑工作,最初是用来记录游戏开发与编程的过程。升任学生会摄像委员会负责人后,他主导制作了数十部校园活动的宣传视频。当镜头语言凝聚起全校师生时,他深切体会到影像的力量。
在2024年“探索上海”短视频制作比赛中,Alexandre带领团队聚焦“上海之根”松江区,深入挖掘松江的文化基因,精心设计叙事线,助力团队斩获上海交通大学一等奖及教育部留学中心“最佳故事”奖。Alexandre(居中)获颁2024年“探索上海”优秀短视频证书
最令Alexandre难忘的经历,当属参与《中国日报》“网遇姑苏 e触即发”中外青年采风活动。他与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国际生们一起走过了山塘街,走进了三联书店,体验了木刻年画印刷工艺,品尝了姑苏之味,看见了中式建筑美学,感受了姑苏城的水乡气息。他以vlog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次旅行,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这段独特的文化体验与众人分享。
Alexandre(右五)与部分参加苏州采风活动的中外学生合影
心之所向,未来可期
交大密院的留学之旅在Alexandre Beaudin的字典里,是一段“持续蜕变的过程”。 从磁悬浮技术研讨到戏曲舞台实践,从松江历史溯源到可持续工程探索,每个领域都在深化他对跨文化创新的理解。视频创作始终是连接不同文明的独特语言。
Alexandre在龙宾楼前与密院吉祥物蓝虎合影
说到过去半年的密院初印象,Alexandre表示:”密西根学院创造了跨文化协作、前沿研究与传统认知深度融合的独特环境。”无论是崇明岛的孔明灯祈福,还是苏州非遗工坊的木屑清香,都以可持续技术创新为根基,以跨文化传播为纽带。在Alexandre的眼里,属于他的探索征程正在上海徐徐展开。